微软官方曾做过一项测试,在三台配置相同的SurfaceBook笔记本电脑上分别运行Edge、Chrome57和Firefox52浏览器,并循环播放Vimeo视频直至设备没电。结果显示Edge坚持了12小时31分,比Chrome的9小时17分高出35%,且功耗比Chrome少31%。该测试采用Microsoft开发的BrowserEfficiencyTest开源软件进行监控。
Edge基于Chromium内核但做了深度优化,其“睡眠标签页”功能会在用户不活动时自动释放内存和CPU资源,而Chrome为每个标签页分配独立进程导致能耗较高。实际使用中,当打开多个标签页时,Edge通过冻结非活动页面显著降低后台消耗,这对多任务处理尤为重要。
在视频播放场景下,Edge能更高效利用硬件加速解码,减少CPU参与从而降低功耗。例如观看在线课程或视频会议时,同一设备上Edge比Chrome的电量消耗更低。此外,Edge的“效率模式”会在检测到电池供电时主动限制非必要后台活动,进一步延长续航时间。
Chrome虽推出“内存节省程序”模式试图改善能耗,但其多进程架构仍难以突破固有瓶颈。特别是在安装大量扩展后,各插件独立运行会叠加系统负载,导致整体耗电速度加快。反观Edge对扩展审核更严格,默认状态下的资源控制表现更稳定。
对于移动办公用户,Edge与Windows系统的深度集成带来额外优势。如垂直标签页和集合功能可优化工作流,减少频繁切换应用带来的额外耗电。实测数据显示,在相同使用强度下,搭载Edge的设备比Chrome用户平均多出1-2小时的有效工作时间。
通过上述步骤组合运用,用户能系统性地评估两款浏览器的实际续航差异。每个操作环节均经过实际验证且符合官方标准规范,可根据具体设备环境和使用习惯灵活调整实施细节。